作者:铁锤杰克
声明:兵说原创,抄袭必究
“敦诗笃礼,义胆忠肝,气吞暴日,名并钟山。
”
——
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、南京市长萧山令遗照题词
1937年12月13日,南京城外,成群的难民涌到长江边上的下关码头,试图逃离这座已经成为人间炼狱的民国首都。城内,一群已经粮弹耗竭,头戴德式钢盔的军人,在一名少将的指挥下,击退了日寇多轮攻势。日寇未曾想过,在大厦将倾的局势下,还有中国军人如此抵抗。他们在机枪、重炮的掩护下,向着中国军人的阵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势。在激战5小时后,这帮坚守江边城墙、山岭的中国士兵伤亡殆尽。而指挥他们的这名少将,在面对成群日寇蜂拥而上之际,振臂一呼:
“杀身成仁,今日是也。
”抄起了自己的手枪,与所剩无几的官兵一起与日寇展开白刃战。官兵们纷纷中弹倒地,这位少将不堪做日寇的阶下囚,举枪自尽,以死报国,时年
45
岁。
这位将领,就是后来被追晋为中将的南京城防司令,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——萧山令。
不甘做阶下囚、亡国奴,真正“与南京城共存亡”的萧山令1892年7月,萧山令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的四方山。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。年仅19岁的萧山令得知这一消息后,选择了弃笔从戎。他先是考入了湖南省陆军小学堂内学习军事,随后,又在1914年8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。3年后,他毕业回到湘军中。由于治军有方,加之爱兵如子,这位年轻的指挥官颇受赏识,接连担任连、营、团副、参谋长等职务。1929年1月,萧山令凭借优异的指挥才能,调到南京卫戍司令部担任参谋。1931年,首都卫戍司令部改组为宪兵司令部,萧山令先是担任总务处长,随后在1936年成为了宪兵司令参谋长。
抗战初期,国军部分兵种造型图。宪兵们往往是头戴英式“布罗迪”钢盔,手持“20响”,在右臂还有繁体的“憲兵”二字为区分